摘要:
近年来,在新媒体时代潮流中,高校运营好校园微信公众号,不仅能更快速、更广泛、更多元地传递校园新闻信息,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社会交流模式。但在校园微信公众号迅速发展的背后,其质量和运营模式在新媒体潮流中扔存在着许多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高校,微信公众号,校园文化,机遇,挑战

引言:


在如今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智能机成为囊中物的时代,微信公众平台这一微信产品恰恰契合了当代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新鲜感、对科技产品的好奇心,使其成为了微信受众用户中极为活跃的群体。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在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营造、渲染校园文化氛围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现状、分类与功能和运营策略三个方面浅析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在新媒体潮流中的机遇与挑战。

一、         校园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状

(一)公众号数量增长速度快,质量提升速度慢

校园微信公众号注册方便快捷、运营成本较低,市面上也有秀米、135等免费软件可供排版,为校园微信公众号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条件。


据掌上大学用户数据动态更新显示,其已覆盖2909所高校的近8万个微信平台,覆盖大学生数量约为3379千万。[1]创建的低门槛和操作编辑的简易性使近年来校园微信公众号的增长速度快,但内容与质量却良莠不齐,创新度不高。

(二)部分推文真实受众率低

由于部分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内容质量的参差不齐和不稳定性,其关注量和实际阅读点赞量差距悬殊,许多潜在受众还有待转变为实际受众用户。

(三)校园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团队稳定性较差


作为校园运营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在图文推送的内容和排版上无法满足受众要求。其次,学生运营团队存在换届问题,一般换届周期为一年,新人团队过渡期长,导致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遭遇瓶颈。

二、         校园微信公众号的分类


高校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一般被分为官方和非官方两类。官微的账号主体一般为学校,一般包括团委、校学生会、各学院公众号等,由庞大的运营团队负责,其推送在内容和形式上受限制,内容一般为校园新闻传播和文化建设,更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与之相对,非官微的账号主体为个人或企业,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灵活,更贴近学生生活,与学生的互动更加密切。[2]

对于高校来说,官微与非官微具虽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但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当下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主体部分。

三、         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

(一)校园新闻资讯的媒介


校园新闻热点和活动信息,通过受众群体较大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既是学校相关信息的图文记录,也是校园新闻的传播渠道。经调查发现,多数高校的微信公众号均会开设类似于“浙传新闻”、“一周万事屋”等与新闻相关的内容板块,用于传播校园新闻资讯。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重点发展的对象之一,其线下活动与线上宣传报道的开展模式,不仅能够使活动惠及更多学生,提升其影响力,同时也丰富了微信公众号的内容。

(三)学生双向交流的平台


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3]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在运营过程中离不开平等互动理念。校园微信公众平台促成了学生与学校的双向交流,正在逐渐成长为校园服务的新平台。

四、         校园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策略

(一)    清晰校园公众号定位

运营校园微信公众平台首先应当对其受众群体、用户需求、公众号作用等有清晰的定位,运营团队必须了解用户需要什么,才能确定公众号的内容和形式,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二)    优化运营团队的人员配置


纵观很多优秀的微信公众平台,其多配备稳定的长期责任部门与指导教师,并延长换届过渡期,建立新老运营团队的分组学习机制,避免遭遇内容质量的滑坡。此外,也应结合高校各个专业的专业技能,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其文稿和采编能力。

(三)    坚持内容至上的原则

校园微信公众号的成长速度令人惊叹,质量却令人堪忧,如何才能在众多公众号中脱颖而出,内容至上的原则依然没有改变。

首先,将学校自身的文化建设活动与时事热点相结合,与社会接轨,丰富了推文内容,更容易与学生达成共鸣,有利于公众号的宣传与发展。

二是要从校园文化建设中汲取灵感,围绕一个系列主题进行内容创新,这不仅体现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同一性与多元化,更提高了内容的可读性,使读者在意犹未尽中有所期待。


三是设立标志,增加用户依赖。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可在一定程度上模仿广播的节目模式,将板块内容分周期轮流推送,使用户在无形之中养成阅读习惯,增强校园微信公众号的用户粘性。

(四)    人格化的灵活创新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就如
“青春浙传”的五大卡通形象,“浙江理工大学阳光网站”的浙理小光,这些都是将公众号人格化的创新实例。为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创建鲜活的人物形象,将其人格化,创立了个性化品牌,缩短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公众号不再“冷冰冰”。

五、         启示


自2012年微信公众平台出现以来,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力量不可小觑,近些年小程序的出现与多种授权平台的出现更为其未来的发展增加了更多机遇。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五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仅是昙花一现,在互联网发展迅速、新兴媒体不断涌现的今天,校园公众平台未来的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掌上大学用户动态数据更新 http://www.wxhand.com/Home/User/login.html#page1

[2]魏满霞、张熳、杜浩鹏、黄艺林 《高校非官方微信公众号现状分析与管理建议》

[3]黄宏 《媒介素养教程》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年5月第一版

友情链接
KaDraw流程图
API参考文档
OK工具箱
云服务器优惠
阿里云优惠券
腾讯云优惠券
华为云优惠券
站点信息
问题反馈
邮箱:[email protected]
QQ群:63753833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