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一、华为是集体意识的集大成者
    二、小米为中国人生活质量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小米是典型的当婊子立牌坊的技术商人
    四、集体主义下的华为的研发效率极其低下
    五、离开销售和营销,华为难有建树,举步维艰
    六、华为的销售、宣传、公关实在无敌

    小米前几天公布了漂亮的财报(真心话,确实挺漂亮的,有兴趣的点击观看
<https://image.aliyun.cdn.chuma.cn/CMCore/WSA/Blog/Pic/2539DDEB180243DDAC6962D89B4C5E30.jpg>
),但报后却股价大跌,把连续几天的涨势一次抹平。市场似乎并不买账,这样的滑稽场景伴随着小米在香港上市起就源源不断,让人哭笑不得...

    而华为这边呢,毛衣战加持下,一路高歌猛进,国外订单不跌,国内订单激增,满眼光鲜亮丽...


虽然严格来说华为的业务体系和小米并不一样,企业类型也大相径庭,但作为普通消费者,有用华为手机的,也有用小米手机的,在直觉上依然会拿两家出来比较,甚至在长期的比较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深入人心”的结论:华为是完全自己研发的高端企业,小米是组装代工的百货商店。乍一看,这种言论似乎真的就是两家内在本质的外在表现,但真相到底如何,恐怕早已湮没在了狂热中...

    
作为一个数码爱好者,两个品牌都有我喜欢和推崇的地方,我也使用过无数的华为和小米设备,也恰好对行业有一些经历和了解,在我看来,目前舆论已经走偏了,出于逻辑正义感,我觉得有必要把自己了解的一些东西讲出来,从不一样的视角还原一些不为人知的真相


    鉴于目前的白色高压环境,我想先说一句自保的话:
    
我不是高高在上的行业分析师,我也不是新闻调查记者,我就是一个对相关领域较为了解、喜欢做一些深度思考的普通人,写下文本只因逻辑正义,也为促进两家公司更好的发展,我没有收钱,更不是FH势力,两家公司特别是华为的公关不要向我挥舞法务铁拳。本文是思考和讨论,无意对华为和小米做任何的商誉侵犯,请不要送我跨省刑拘。我始终觉得有批评才有进步,如果说一句四大发明无用就要被送进道德监狱,就要被挖坟连坐,那这样的社会形态真的是挺没劲也挺恐怖的。如有疑问欢迎邮件
[email protected]) <mailto:[email protected]> 交流。
    
同时也预先告知一些小FH们,严格来说,本文是严肃的分析文章,如果看不进去或者看不懂可以止步,但请手下留情,不要用没有逻辑的言论在自己未知的领域指手画脚啦。

一、华为是集体意识的集大成者



华为能有今天的成就,不谈各种细节过程,只从较高的层面看,我的理解和总结就是:

在一定的历史机遇下,华为的集体意识成就了数十年的稳定与高速发展

具体来说,对内对外都是很强的集体意识。

内部

* 外行管理内行、制度指挥技术、逻辑服从战略,这些是华为的管理常态,一旦目标订立,所有人不惜一切代价集体达成。
* 重要的头部技术研发,可以启用特别的人才,给予特别的待遇。但是对于中部和日常项目,要求任何技术人员都可以替代,不允许出现A走了B顶不上的情况。
允许你有拔尖的能力和机会,但决不允许你在内部有翻天的行为和影响。
* 校园招聘这样的典型场景,华为不像BAT会用严格的HR流程筛选出极其拔尖的985头部人才。反而很多时候也会选择南邮北邮西电这样的通讯对口专业进行批量招聘,
愿意吃苦的中庸人才更加易于管理管控。
外部

* 我会真心诚意的搞研发,制造出最优的产品给顾客你使用。

* 但如果我出现了问题,我可以自己解决,顾客你不能说我的不好,也不能指责我的问题。

* 我默认任何对我的称赞哪怕是捧誉,也会自动过滤对我的批评和责怪。

* 我在任何时候,都是无比强大的凝聚在一起的一个团队和品牌,这种对外凝聚力的对内要求,即有任务式的,也有发自内心的。
一些事是否已被忘记

* 大家都知道今日华为5G基站的优秀,不知是否还有人记得十来年前华为交换机在苦苦追赶思科路上的种种辛苦,性能指标落后,代码被指抄袭,硬是靠
运营商采购和持续使用,站稳了销售,为今天的成果奠定了基础。

* 大家也都惊叹于华为今日麒麟980处理器完全不虚高通三星,SOC的5G模块性能指标甚至碾压竞争对手,但不知是否有人用过海思K3V2的手机
,我曾经买过一台好玩的防水手机华为D2,那种出厂就卡,各种卡和热到让人崩溃的体验至今难忘,事实上,直到麒麟960(Mate9 P10)
,华为手机才勉强达到友商的绝对性能,才开始走上SOC崛起之路,靠着这些坑过用户的麒麟芯手机的持续销量,终于堆出了一个真正强大的中国芯。
是的,崛起之路,确实需要过程牺牲,而且是牺牲花钱的客户。

也说一个有意思的小细节,华为手机有一些列应用和机制,或者说有一套体系,叫省电精灵
,终极目的是维护自己省电、低能耗比的形象,是的,在此理念的运作之下,华为各类手机确实极其省电,但这并不是用户体验驱动的,用户并不是First的,“省电的品牌形象
”才是第一位的。当你有多个App同时操作的工作需求时,你会被EMUI不顾后台常驻选项规则,执着的杀你App和降频搞到崩溃不已。

是的,这样的集体意识,就是要求

忘记历史,共同背负艰难,成就下一刻的荣耀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已经察觉到了,这种发展轨迹,和30年来的改革开放极其相似,甚至有不少缩影映射。


作为消费者和传统的技术人,我确实有时候比较反感和反对这样的价值形态,但是我不评价也没有资格评价这种意识形态的好与坏。同时在民族角度,我也真心的支持和称赞这种集体意识,无论如何,确实拔地而起一个中国巨头,带来了越来越佳的消费和商业体验,华为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对外冲突时一股坚强的力量,不能要求更多了。

二、小米为中国人生活质量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小米,可以说是和华为完全不一样的性格与基因,小米成立伊始,就走了一条科技、性价比、互联网产品的路,虽说世界上永远不缺优秀的产品,但是:

小米,从提升性价比和降低价格门槛入手,常年专注于互联网对传统消费品的赋能并落地想法和创新。
确确实实的通过各种高性价比产品,把获得高质量生活满足感的代价降低了N个门槛
,而小米所创造了一系列的互联网产品观和价值观,也影响和带动了无数的周边企业、品牌和产业。

基于小米对用户、对产业做出的贡献,如此夸赞绝不过誉。

小米的伟大贡献,不在于产品有多么高的绝对高度,而在于“降低门槛”这四个字。

* MIUI的不断深度和用心研发,本身就低价的手机还附送这么一个业内最好的Rom,就这样持续的为用户降低手机使用难度、提升移动办公效率。
* 小米介入移动电源领域,弄出了既便宜(甚至是最便宜)、又超高安全和质量(应该已经全球头部技术含量了)的移动电源,好用无比。
* 小米介入电视领域,第一次让人惊讶的看到大屏电视可以这么便宜,小米盒子还能这么玩,最近75寸好像已经降到7000以内了,这种在产业上从价格搅局开始,至
完全健康发展后依然保持低价的业态,是小米价值观的一个缩影。
*
小米手环更不用说了,最近出的小米手环4,200不到的价格,从纯硬件参数看,真心是便宜。回看第一代小米手环,也是几十块的低价就实现了闹钟、睡眠检测、运动模式等基本功能。
用苹果watch的人还真别瞧不上,这种高性价比手环,对没有用过手环的大部分人来说,几十块就带来了巨大生活品质的提升,真的是无与伦比的赞。
* 除此之外还有小米空调、洗衣机、扫地机等高性价比产品。还有小米引领的智能家庭IOT生态互联的概念、小米商城的线上抢购直销、小米之家线下科技杂货店等各种
创新的行业模式。
如此小米,非常值得尊重,在历史上是有位置的

三、小米是典型的当婊子立牌坊的技术商人



小米既然如此伟大,经营也非常健康,但为何落得如今这样股价腰斩,众多指责的下场呢,我觉得:


当雷军这样一个程序员从较为闭塞的金山这样一个半技术半商业环境走出来,投身完全商业化的手机等领域时,总是无法准确把握情怀和资本的关系,而这种定位失衡进而自上而下给公司带来一系列的困扰,“觉得自己应该少赚钱让利消费者得到品牌赞誉,又觉得自己能讲好资本故事对得起投资者”。结果呢?“做好事,得坏名”是近些年来小米在这种失衡心态下不断的弄巧成拙。而小米在营销上依然一副技术和逻辑驱动的理念,学别人的狼性营销又学不来,搞的不上不下莫名其妙。然后我们能看到的就是:小米的伟大贡献并未收获等值的品牌形象,而随着模仿者、追赶者越来越多。伟大贡献已经被消费者忘的差不多了,但小米的初心却在商业环境中表现不出绝对的竞争力和战斗力。能料想到的是,这种消费者与资本两头不讨好的情况还会持续下去。

一些印象深刻的场景

*
小米上市了,送了雷军价值接近100亿的2%市值的奖励,其实预先计提这些收益无可厚非,刘强东也做过类似的事,马云也说为了家庭要进行套现,可是从我能看到的小米通稿新闻中,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气息都是,雷军不知道这个事,是董事会送给雷军的礼物和惊喜,本人事先完全不知情,也会捐给慈善基金。可作为旁观者,即使我不去恶意揣测这个过程,
一股技术人员的牌坊恶臭已扑面而来,真的没有必要,不需要这样。光明正大的套现原本是优秀商人的权利。
但如此糟糕公关操作却让这个新闻的负面持久发酵,甚至成为一个被黑粉持续提及的污点
,很简单呗,普通人就是不信呀,你明明挣钱了却说不是自己的想要的。接地气一点不好吗,非要树立一个不为金钱只为顾客的理想形象吗?这样的糟糕公关真是小米日常翻车的缩影

* 从商业逻辑角度,雷军多次提及到的现金流、库存以及相关风险管控
,我是极其赞同的,其企业健康发展的理念和理论是对投资人负责,也是对消费者负责。但这理念的背后,就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两个字“耍猴”,高性价比旗舰手机常年抢购没货,
猴王雷军也得名于此。其实小米的相关高管也不止一次的透露过小米的供货策略,就是严谨的测算出货量后,不压库存,快速流通,企业的健康才能换来长久的优质服务
。这本是好事,但偏偏小米执着的要打造自己价格宽厚、极高性价比、为广大群众着想的高大形象。结果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消耗米粉的耐心,
实实在在的好机器,非要搞到最后一机难求,二级市场溢价购买。我绝对相信发布会上的良心定价是雷军和小米的初心,但在商业上又不能100%做到供应顺畅,结果就
是一副看起来口不对心的虚伪。
*
小米小店也是类似的畸形产物,羡慕人家VIVO、OPPO甚至华为有各类线下店,销量利润双丰收。然后自己也去玩这套模式,可大家看看玩的都是个啥?OV和华为讲究的是给
代理商很高的溢价激励你去卖手机
,同时配套铺天盖地广告,最后联合代理商一起割韭菜。可小米是怎么玩的,小米和小店店主说你得和我一起有初心,一起要给米粉最好的性价比手机,溢价很低,还要
扛起整个小店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观,然后小米小店的渠道空间和线上比毫无优势,淘宝的黄牛都比不过。这一系列的混乱操作真是看的一言难尽。
为了那仅有一点初心“面子”,弄出无数的畸形来。
* 有关代言人操作也是如此,学OV请明星,可问题是你小米自己本来就是走性价比路线的,自己就给自己代言,这么莫名其妙又请来收割韭菜的流量明显,请问你的
定价策略如何才能匹配这种明星策略
?最令人心痛的就是小米9这款机器了,我算是资深的小米用户了,我非常清楚从米8开始相机有了巨大的飞跃,到了米9更是能玩能打,而米9本身的硬件配置相当水桶甚至拔尖
,但在耍猴+流量明星的畸形加持下,最后只卖了200多万台。连米8都不如。这种手机难道不应该
通过健康的策略像RedmiNote7那样不需要代言人也至少卖个2000万台吗
?小米社区有几个帖子,无数的米粉强烈希望把乱七八糟的代言费投入到研发和对社区的反馈上,他们根本不在乎有没有代言人,小米就是自己给自己代言,雷总可否也听听真实的小米受众的呼声呢?
* 最近的小米CC又一次开始重蹈这样的覆辙
,一波宣传操作猛如虎,但着实让是人看不懂,故弄玄虚在宣传中说美图品牌依然存在的,结果最后推出个小米CC,竟然还有小米CC美图版,1000多到2000多的售价,简直尴尬到爆,请问:这种机器到底卖给谁?你雷军去问一问那些网红和明星们,本来是带来面子和虚荣心的美图手机,4000-5000都想买,现在弄出所谓的“进化版”降低门槛的1000多块的美颜手机?这不搞笑吗,你看看原来美图手机的这些美女们还会继续买小米CC吗?嫌丢人都来不及。好,那既然收割不到原来那波人的韭菜了,现在这定位(
小米CC并不是现价比手机,有较高利润
)是要收割谁呢?是那些一直买高性价比红米手机中的厂妹和女学生吗?如果是这样,一边在那边说友商都是混蛋的,所以我们推出了良心的Redmi
Note,一边这边告诉大家小米CC9也自拍非常好快来买,你是不是人格分裂?这不,几天小米CC还又请了个美女明星来代言,请问这手机的定位到底是什么?四不像
!惨淡的销量已经说明了一切,这整个CC系列的策划人难道不应该原地爆炸和开除吗?
* 小米的用人也是很迷,这不是我一个人在说,无数的手机圈KOL都在说,有那么一些小米雇佣的高管,包括投资领域、产品设计领域、营销公关领域
等等,任何心智正常的人通过看他们的日常微博都能看出来,他们并不是小米“初心”价值观的拥护者,他们只是很精致主义的打工者
,但是他们却又按照总部的布置对外传递小米的“初心”价值观,最后的结果就是,非常滑稽,不伦不类
,甚至有时候有些人看上去非常虚伪,让人怀疑这些人的能力也无法匹配他们的薪资和岗位。
*
当然了,印象最最深刻的还是看过的一个雷军接受的采访,他大概说了一个意思,就是说自己在金山也很努力自己和团队也很强,但是并没有做到和阿里腾讯类似的规模,原因是没有踩到风口,他觉得风口的机遇比努力更重要。看完我其实很难过,
雷军原本在我心里的形象是知乎上碾压罗永浩这种投机骗子的真正的知识强人
。但这一刻的雷军,我觉得多了很多很矫情的不安,当一个技术、逻辑、良心驱动的科学商人开始羡慕别人的商业规模时,我觉得这是就雷军的心魔,也是小米的心魔。
想起电影《剑雨》中转轮王对连绳说,“你要练变戏法就变戏法,练武功就练武功,你总喜欢把他们混为一谈,能活到今天也算是件奇事啊
”。小米也是如此,你学OV割韭菜就好好割韭菜,你保持MIUI的初心就把初心贯彻到底,做上市就好好搞资本故事骗投资者,每个领域的规则和策略都是不一样的,千万不要混为一谈,
眼里馋着韭菜,初心又在头上弄了道紧箍咒,这真的行不通啊!

四、集体主义下的华为的研发效率极其低下




虽然批评小米畸形的商业价值观,但无论如何,小米也和BAT一样,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互联网公司。这里要补充一个实事,就是无论是BAT也好,京东、今日头条等也好,这样的公司,可能最终的产品形态和业务规模不尽相同,但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
通过严格的HR流程以及很高的HR标准,都筛选出了自己的有较强研发力的研发团队,并且给予这些研发团队充分的自由空间,很多时候,突出的个体价值在这种环境下因为机遇而得到爆发进而转化为贡献巨大的产品或业务


而小米最近有个天大的委屈,大概意思就是:

华为1年研发1000亿投入,小米才50亿不到,你看,这就是国产当自强和组装工厂的区别

说真的,这种误导的言论,除了能热血沸腾一下,真的对社会发展毫无裨益,任何做过科技企业的人都能感受和理解一个道理:

研发的产出和投入绝不是线性关系,甚至大部分情况下都不是线性关系

而更让你意想不到的是:

华为的研发效率,是极其低下的

原因如下:

(这里PS:看过我文章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极其讲逻辑和求证据的人,我既然能说出一些观点,那就绝非杜撰或者臆测,都是我轻身经历过或者根据自己的经历用科学道理谨慎揣测的,你可以看不懂不说话,也可以看不明白来和我讨论,但不要看不懂还不舒服,然后就乱喷...)

* 华为的集体主义和高营收,使得员工有极强的收入稳定的归属感,但却没有很高的工作突破的荣誉感,这使得华为的头部研发,特别是需要技术深度突破、重大创新的地方
,无法从内部突破,往往都采用了超级高薪挖人、外部引入的方式。而这样员工,看钱做事,看资源做事,并无任何归属感,从一些公开的新闻中也可以看到,华为从外部引入的一些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流动性很大。
这样的头部研发策略往往会带来负担很重的研发支出。
* 同样是因为集体主义的管理策略,中部研发部分,包括各类硬件模块,各类中小软件系统或应用等,在华为内部往往是采用堆人+任务式的方式,完成研发任务,此类工作
无特别深度的研发难度,只有工作强度和代码数量
。那么这样的中部研发模式带来的结果一般是什么呢?我用自己举例,我写了接近20年程序,做了快10年软件工程,我能从开发框架、开发模式开始,整套的自己造轮子,那么我可以说,当需要写一个比如企业ERP系统的时候,我大概可以1个人抵普通5-10年经验的程序员10个人,甚至速度、效率、质量比10个人还快还好。我很厉害吗?不是,
BAT类型的企业中有无数像我这样的人
。BAT会允许让某个人、某些小团队去承担重要责任和突破,而华为绝不会如此,更不会让项目在一个人手上,华为喜欢用管理来约束项目,堆砌成果。所以华为的中部研发和BAT类型的企业差别就在这,这其中
研发结果可能相同,但研发效率差别如何是高下立判的。更糟糕的是,这样的中部研发模式,使得华为在某些非顶尖研发上,也常常投入力量后一无所获
,就我所认识的华为朋友里,这样的事情无数次发生,50个人抵不过别的公司1个人真的是常态中的常态!甚至我们
可以开玩笑的说,和BAT相比,华为的中部研发团队就是辆国企老马车。
*
特别要指出的是,刚才所说的华为普通程序员的说法,也并非说华为都是庸才,华为也在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中吸纳了很多优秀拔尖的人才,但是这些人才,一旦进入到华为的集体主义制度中去,本身的创造力是会
打非常大的折扣的,在一个要求缺了你也能运转的环境和一个相当官僚的中部体系里,任何人才都可能会经历想做事、被打压、不得志、离开的过程
。这种华为故事,我着实也听过不少。特别有意思的是,我写完这段文字后,心有不安的又去做了一些搜索想印证我的想法,
结果搜到一个华为博士离职率20%-40%的文章,其实一切都已经不言而喻了,制度的力量在此刻显示出了他强有力的对市场调节的手腕。
所以到这里大概可以给小米正个名了,带点严肃的调侃一下:“小米的50亿的研发投入,大约相当于华为500亿吧”

成也集体主义,败也集体主义

在宣传上,华为的高研发投入是品牌旗帜,但在内部,这种低效的研发投入模式在长远看会变成巨大的人力资源包袱,我相信这已经成为了任正非心中的巨大的担忧。

刚才又去看了一下,2018华为薪酬支出1124亿,相较于华为的产品线,这真的是让人咋舌,有点过于高企和低效了,这是相当危险的
,营收只要稍微跟不上,就会带来连锁反映。希望华为未来能妥善解决好这个问题吧。

五、离开销售和营销,华为难有建树,举步维艰



既然华为的研发效率不高,那企业达到如此之高度靠的是什么呢?我坚定的认为,靠的是销售能力和营销能力。甚至这种能力,我觉得放眼全国,无可匹敌!

可反过来看,如果你拨开云雾着眼一些华为的业务发展细节,那又一个很可怕的事实呼之欲出:

离开了销售和运营,华为走的很不好,所谓的研发驱动模式,也完全失效了

最近几年一直有一个看上去很有道理的被宣传出来的逻辑

华为十分尊重研发投入,所以华为收获了今日的巨大成就

我想说的是,NO!如果看完刚才对华为集体主义的论述后,你会发现,这样的话,并没有很严密的逻辑。

华为到底是怎么壮大的,相信了解通信行业的人,了解手机产业的人,对华为交换机业务、通讯业务、消费者业务的拓荒过程
是会有一些轮廓和概念的。和运营商有关的交换机通讯业务发展过程过于敏感,我就不多说了。这里说一下手机吧,中华酷联的年代,只要生产出手机,就不愁电信移动联通的运营商渠道能给卖出去,而且这种业务非常滋润,利差大,销售稳定,能赚钱,
华为手机的原始积累正始于此。类似的还有服务器业务,企业云业务等等。和运营商深度捆绑的华为,一旦和运营商生态有关的产品制造出来时,总是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销售铁军驱动下的业务发展,过程曲折,但总体还是非常顺畅的。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讲话了:“
你这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吗?华为要是不舍得研发投入,就算有关系有销售能力,也不会做起来的,你看联想不也是有关系吗,但是现在做的就没华为好!”

是的,你说的非常对!但我也可以反过来说,联想现在活得也挺好的呀。所以我们今天不是在指责华为,我们是要分析背后的内因逻辑和企业发展的真实驱动力
,以下的逻辑思考非常重要:

可能有点绕,大家慢慢的品一品:

* 1、最近10来年华为有稳定的、高额的研发投入,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是建立在稳定的销售、稳定的高薪发放和团队稳定上的。
* 2、有钱了舍得花钱做更好的产品,和很穷憋足一股劲研发出产品卖出了钱,这两种状态是不是一回事?显然不是,前者锦上添花,后者雪中送炭。
* 3、很穷的时候憋足劲研发出产品卖出去了,到底是因为研发出的产品的产品力很强所以卖出去了,还是因为有销售路子卖出去了,这两种情况是不是一回事?显然也不是,
前者是技术公司,后者是销售公司。
* 4、投入了高昂研发后,是否就一定能拉开了和竞争对手不可逾越的差距?也不是!
不说4G、5G,这不是我专长的领域,就说一下手机拍照吧,华为一直引以为豪的就是对拍照非常重视,投入了巨额资金和资源搞相机研发,包括和索尼合作做了大底的传感器
,包括挖了诺基亚团队在日本搞拍照算法研究,成果也非常惊人,从P9开始的摄像水平持续提升直到全球领先坐上头把交椅
。但这种领先,是绝对门槛性质的吗,不是!谷歌、虹软等公司的相机算法就一直很先进,也有他们独到的领先优势;当小米舍得花钱买算法后,小米8以后的拍照也上升到第一梯队
;三星不使用大传感器,靠一个祖传打磨的传感器也能常年和华为争做评测排行榜第一;当小米意识觉醒后,也和三星合作了大底传感器,相信很快也会有所作为有独到之处。
* 5、是不是任何要突破的技术难点,只要投入就能有结果,就能产生突破
?显然必须不是!这里都不需要举华为的例子,如果是的话,那搞物理的也就不需要快200年了也说不清楚单电子双缝干涉到底怎么解释,那搞数学的也不至于连小学生都看得懂的
冰雹猜想也解决不了了,搞医学的也不用开颅手术都做了却连最基本的皮肤愈合过程也弄不清楚了。
* 6、所以是不是持续的投入,就能持续的产品领先,就能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完全不是!其实这个结论已经不需要再赘述了。

但是华为长期的宣传让上面逻辑思考的2、3、4、5、6,全部都让大众产生了完全相反的理解,甚至有一种华为一直研发,就一直所向披靡的热血沸腾气息不停弥漫,我不知道华为内部是怎么想的,如果内部也是同样的理解,那这种漠视客观规律的态度,最终一定会反噬在自己身上。

所以华为云为啥已经升级到一级部门和战略了
,依然反反复复的不成功,甚至还有转向B端服务的趋势?因为C端云服务完全和运营商沾不上强推关联的业务,也无法在一级市场硬碰硬的靠销售从C端客户这拿下单子,更有SaaS体量上去后很高技术含量的运维要求,这是一个
对产品力有极高要求的领域,这种高产品力的要求遇到华为的集体主义研发团队和销售驱动的运营团队时,就歇菜了。

所以为啥EMUI的Rom已经在营销层面从编译器、操作系统等各个地方画出天大的饼了,依然在开发人员眼里很难用,很难搞,却依然
连个自己的浏览器都研发了好多年都没弄出来还得和QQ和UC合作,依然在我这样的重度用户眼里和MIUI还有无比巨大的差距?因为这是完全脱离销售体系的纯体验性研发
,这是真正需要头部人才、突出个体去突破而不是集体突破的事情,集体研发遇到Rom细节改造时,连细节目标都定不出来,谈何突破呢?

所以为啥荣耀智慧屏电视虽然上市了还加持鸿蒙热血,但依然销量惨淡,所以为啥荣耀手机之外,其他像素级模仿小米生态链的产品都并不坚挺?因为这些都是
直面实打实的消费者去竞争产品力的领域
,并不简单,也不是单纯的“研发”可以解决问题的(什么?你的意思是华为手机、荣耀手机难道不是实打实的消费者竞争领域吗?我的回答是:
显然不完全是,如果真的纯粹拼产品力的话,华为手机走不到今天,同时哪怕是今天,华为的真实产品力的获客能力也远小于实际销量)。

研发是客观而复杂的,你也要尊重他的规律,纵观世界商业史,从来没有一个企业说靠着研发持续投入,就能持续占有市场,就能持续推出好的产品。
因为这其中真的没有太大的因果关系,淹没在商业失败背后的艰辛投入更是数不胜数。

华为取得今日的成就和舍得投入研发、具备研发理念,有一定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在短期内可以有助于行业领先,从长远看,并不是甚至完全不是核心驱动力。

我极其赞同任何企业都要有研发精神,都要尊重技术,但我为什么还要写很大篇幅来厘清华为研发投入和今日成就之间的因果关系呢:

1、不希望很多初上路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因为不懂刚才23456的逻辑而走向牛角尖极端

2、如果华为的研发宣传只是营销策略那另当别论,但如果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想法,那我真心的希望华为和任正非老先生不要在假象中迷失自我。

3、我确实不太喜欢华为这样说技术驱动之话,却行管理营销驱动之实的做法。

说一个有趣的事:


任正非老先生不止一次的公开场合说过,未来人工智能就是统计学,看完采访画面我真是哭笑不得,甚至知乎还有一帮一知半解的“科学家们”在尴尬解释任正非的这番话,那些敢直指此言论是胡说八道的真正的专家,早就被湮没在了骂声中。

原本我通过看一些华为的内部文件,以为任正非非常清楚华为是一个管理驱动、销售驱动的企业,他也对这种完全可控的管理模式非常引以为豪
,但随着某些言论和画面的不断闪现,我甚至怀疑是否任老自己也真的相信了华为是一个研发驱动企业,也真的相信了他们口中对研发和科技的言论得到了下面科研人员的认可和拥护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真的是一言难尽了。

如果说上一章节提到的低效研发导致的人力资源的风险是可控可管的话,那这种对公司本质驱动力误判的风险,我认为是更大的,是值得华为引起巨大重视的

四、华为的销售、宣传、公关实在无敌



既然前面诸多唇舌来论证华为并不是靠研发走到今天的,那华为到底靠的是什么呢?企业端的销售就不说了,上一章节也说了这是华为的核心优势,那么消费者领域呢?

我认为华为在消费者板块,有一种在价值观驱动下的文理混合双打的营销模式,非常非常非常的无敌!

这种宣传模式以价值观为导向,以坚定的脸皮为支撑,用持续的半文半理的文字输出为武器,加持法务和公关,在长期的品牌宣传过程中,获取了对市场和舆论的绝对把控!

这套模式我甚至觉得已经理论化、模式化,但我觉得自己还不具备总结能力,我尽量通俗的用小故事解释给大家听吧

功夫1:出现问题,死不承认,时间流逝后,那就是没有问题!

* 记得华为有过著名的闪存门事件,P10的手机混用EMMC存储和UFS存储
,首先这个问题上如果不能理解这两种存储到底是多大差距的朋友,就别来喷了,和你讨论毫无意义,我们的讨论建立在能
够理解这种混用就好比花1000块你可能会被随机分配到丽晶酒店和丽晶大宾馆。发生混用事件后,华为所有渠道拒绝承认问题所在,余承东撰写长文,
非常严肃、强硬的表示两种区别对消费者没有任何影响。这其实就是华为对品牌问题解决策略的一个缩影,背后是有非常扎实的运营策略的。
*
华为对售后的处理也是如此,微博时常会有华为产品软硬件问题的负面帖子或者截图,能看到华为客服会积极留言解决问题,华为也一定会非常尊重消费者去解决问题,但体现在文字上的,永远都是您好,我们的产品没有问题。
知道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对外没有问题。就是这样的策略!。
功夫2:提出一个复杂的难以量化的技术和产品模型,自说自话久了,就成了民间技术神话

* 首先登场的就是GPU Turbo,先不说原理到底如何,但这个东西登场就是一系列非常扎眼的文字,
“很吓人的技术”、“低端手机也能达到高端手机的流畅度”、“性能提高了60%,功效下降了30%”
,这里面的奥秘是啥,奥秘就是每一个说法都不是技术性的,都无法让技术人员准确的从架构、从代码去考究,但在普通人看来,这就是技术性的,就是技术巨大提升。
* 然后就是18个月不卡啦,想到这个点子的人真是奇才,在宣传上,是“通过文件系统的优化和各种黑科技,达成了18个月都不会卡的奇迹
”,作为技术人员会怎么想呢,会觉得这卡不卡除了文件系统、除了系统优化,还得看用户习惯吧,还得看有没有被垃圾App骚扰吧,也得看使用时长的轻重吧,更得看使用习惯造成了多少文件系统碎片,有些用户场景,就算顶配也会卡,有些用户场景,垃圾手机也不会卡呀。
如果一个解决方案能把这些问题都一次性给解决了,那我才能够说这手机18个月都不会卡吧?不不不,就不,华为的宣传人才不管,我就是解决了XXX,所以我不卡,哈哈哈
。而这种18个不卡的说法,我相信经过了这两年的推广宣传,已经深入人心了吧。
* 最新登场的得是方舟编译器和鸿蒙操作系统架构了吧,这两个新说法,真的是华为这门功夫的极高升华,高到什么程度呢,高到文理混合的宣传和说法的神乎其技的程
度,让我这种真正明白编译原理、安卓体系、操作系统原理的人,已经不敢妄加评论了,是真的把我吓到了,不停地看华为的资料,再去找第三方资料,再去知乎看看是不是自己水平太差不能理解,结果发现知乎很多很厉害的大神也是
很谨慎的发表了自己所知道的一些东西而不敢妄加揣测
,我心里很清楚这玩意能不能成,吹牛程度大概有多少,但是在这些公开宣传的资料面前,我是真心的觉得除非自己是Anders这种超级大神,除非后面华为被打脸了,否则我是没资格说任何公开评价的话的。
你让小米的MIUI技术总监去公开打造一个18个月不卡的故事,他估计会羞耻到脸红,更会害怕被同行笑话,你让谷歌的产品经理说自己的拍照比上一版本提升60%,
他会觉得这种量化比较很无厘头,根本不符合技术逻辑,没有这种说法。但华为这门功夫厉害之处在于想出这些名堂的都是没有技术思维负担的运营级人才
。刚好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刷微博看到一个支付宝的官方申明,支付宝辟谣了秒开技术并没有使用方舟编译器,在真正的技术人员看来,
所谓使用方舟编译器来实现秒开技术,根本就是个无厘头莫名其妙的话
,支付宝官方也在知乎帖子里面公开了秒开项目背后的技术点,包括容器框架原生化、虚拟机调优、线程调度管控、扫码混合对焦、GPU运算等。
这才是真正的技术公司在运营层面该说的话,是什么技术就是什么,说的清楚,讲的明白。而不是抛出一个技术人员谁都搞不清楚,但对普通人牛逼就完了的东西。

华为这门功夫,真的是绝了,甚至引得业内其他公司争相模仿,作为一个技术创业者,我对此服的是五体投地!

功夫3:使用一批、培养一批非常忠于价值观的宣传能人

相信HW前HR的大名在数码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你可以猜测他是华为支持的民间KOL,但我是真心的觉得他是对华为价值观理解的集大成者,
在了解一些技术情况下,又不是技术出身的人,从而没有任何技术包袱,可以一嘴通天。

* HW前HR有很多技能,包括长期自说自话、双标对待、话术强行解释、复读机别人黑点说一辈子、借助圈子掀起舆论、外行话解释内行等等,这些就不一一赘述了,但他
对于价值观的忠诚和讲这种忠诚去落地的能力的强大,是很多人忽视的,甚至有人说他水平不行,我是真心笑了,这是真正的营销人才,是真正的营销能力。
* 同样的还有华为的一个小高管,荣耀老熊
,有类似的营销策略和方法,我这里说一个非常非常经典的故事,是这一套玩法的缩影。某一天荣耀老熊发了一个照片,大概意思是发了说荣耀20Pro的夜景照片和iPhone某款的夜景照片的对比,荣耀照片很亮,他说这是5000元以下的最强拍照手机,很快这个说法就被某微博大V用很专业的方法分析驳斥,大概意思是
荣耀20Pro的照片只是亮,但是解析度不行,过曝严重,iPhone的照片只是没有默认提亮,这个分析其实非常严谨,也得到了很多不明所以的网友的认可。
但最精彩的很快来了
,后来荣耀老熊又发了一个微博,放出了另一个荣耀20Pro在相同场景下的照片,全文暗示说某大V你别得意,我刚才只是钓鱼,没有拿出最好的照片,就是等着你们这些人瞎说八道,刚才的照片是普通夜景模式,现在的这个超级夜景模式的照片,你们看,远胜iPhone。实际情况是什么,实际情况是新放出的这个超级夜景的照片,依然解析力不行,依然过曝,之前那个大V对此行为已经不太想搭理了,直斥无聊。这时候,牛逼的事情出现了,荣耀老熊的这个新动作,
被他自说自话定义为“反转”,进而一群相关人士把反转升级为“很有智慧的钓鱼打脸”,再往后,一系列的营销号同步行动,新闻通稿甚至都出来了,
铺天盖地的荣耀20Pro用实力反转打脸大V的新闻出现了,试问,什么都不懂的普通消费者和不明真相的网友哪能扛得住这种宣传阵势,于是销量收割到手。
说真心的,荣耀老熊这一波操作,价值6个月年终奖。如果小米高管发生同样的时,我相信结局一定惨不忍睹...
功夫4:法务公关铁拳出击,让普通人瑟瑟发抖

相信很多人都收到过华为的公关或者法务的私信或者律师函(相信我这篇发出去后,可能很快也会收到),虽然说靠财力和时间碾压小人物是很多公司的通常做法,无可厚非
。但华为在这方面的做法,是更加果断、更加低阈值的。目的就是震慑与华为宣传导向不一致的声音或者做法。怎么说呢,
我也没资格评价这种做法的好坏,我也切实看到了这种做法对华为的益处,说一句古话吧,“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好啦,所谓的“内幕”到这里就写完啦,写下今日之文章,绝非为了推倒品牌,我也推不倒品牌,华为还有至少10年的5G红利,小米的现金流和主要产品业务线也健康的很,都不会倒,都是非常健康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写下这样的文章,于公:只是希望反面或者负面的讨论能够搬上台面,能够畅通无阻的给大家讨论,无论如何,从长远看,这些对企业都是有利无弊的。于私:希望华为能够更加尊重技术,因为作为一名真正的技术人员,每每看到华为对技术的定义和做法,我是感觉十分受辱的。同时也希望小米能够更豁达一些,初心真的很好,也会很持久,也能支撑企业发展,少一点技术面子包袱,能做出更多的技术和互联网驱动的优秀产品来。两家公司的产品我都会一直买下去的。


友情链接
KaDraw流程图
API参考文档
OK工具箱
云服务器优惠
阿里云优惠券
腾讯云优惠券
华为云优惠券
站点信息
问题反馈
邮箱:[email protected]
QQ群:637538335
关注微信